•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粮食种植   

花生小菌核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中文名称:花生小菌核病 
 
    拉丁学名:Sclerotinia arachidis Hnzawa 

    为害作物:花生 

    为害症状:花生小菌核病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颈部,也能为害茎、叶及果实。初发病时,病斑暗褐色,渐扩大,变茶褐色,最后呈黑褐色。受害部位软化腐烂,维管束被破坏,整株萎蔫枯死。在潮湿情况下,病部表面生褐色毛状物,并产生灰白色粉状物,常柱根茎的皮层及木质部之间产生黑色菌核,有时菌核能突破表皮外露 

    病原菌形态特征:为真菌(Sclerotinia arachidis Hnzawa)引起的病害。分生孢子梗褐色,细长有分隔,上部对生分生孢子枝,枝顶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于无色,单胞,卵圆形。菌核黑色,长2.5毫米,宽o.5毫米,埋于土中,最初生分生孢子,其后形成子囊盘。子囊盘初呈圆柱形,后为漏斗状,无孔。子囊棍棒形,子囊孢子扁椭圆形,无色,单胞,菌丝无色,具隔膜。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核附于植株、荚壳上或直接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先产生分生孢子,然后产生子囊盘。分生孢子和子囊盘孢子均可初次侵染,有时菌丝也可直接侵染。病菌多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条件能加速病害扩展,长期花生连作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 重病田应与小麦、谷子、玉米、甘薯怍物轮作。 

  (2)减少田间菌源 轻病地块要在菌核末成熟前,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要注意清除植株残体,集中处理。花生生长期进行深中耕,将菌核埋入:土中,防止生成子囊盘,减少传病机会。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单季稻一代二化螟防治 下一篇怎样防治玉米纹枯病、玉米螟的发生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57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2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