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豇豆种植   

豇豆锈病

标签: 豇豆 病害 防治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豇豆是我国主要的菜用豆类之一,豇豆锈病是豇豆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豇豆叶片,引起叶片变形早衰,落叶,严重时为害叶柄、茎和种荚,失去食用价值,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

目录

发病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和荚果。叶片被害初生绿色针头大小的黄白色小斑点,小斑点逐渐扩大、变褐,隆起成近圆形的黄褐色小疱斑,后期病斑中央的突起呈暗褐色(夏孢子堆),周围常具黄色晕环,形成绿岛,表皮破裂后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夏孢子)。
       茎和荚果染病,产生暗褐色突出。发病严重时,新老夏孢子堆群集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锈褐色枯斑,相互连结,引起叶片枯黄脱落。秋后天气逐渐转凉,豇豆生长中后期,病斑发展成椭圆形或不规则黑褐色枯斑(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冬孢子)。
豇豆锈病

病原编辑本段回目录

  该病的病原菌为Uromyces vignae ,属担子菌亚门,系单主寄生锈菌,称豇豆属单胞锈菌。豇豆锈菌有转主寄生的特点。在豆类锈病的生活史中可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最常见的是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夏孢子单细胞,短椭圆形或卵形,淡黄色,表面有细刺,有芽孔两个。冬孢子单细胞,圆形或短椭圆形,黄褐色,顶部有一般透明的乳头状突起。豆类锈菌是活物营养的寄生菌,若被寄生部位的寄主细胞死亡,锈菌的营养菌丝也随即死亡。

发病规律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在具有水滴和散射光的条件下,冬孢子萌发产生菌丝体,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侵入豇豆叶片,成为初侵染源。然后在受害部位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到豇豆健叶等部位,萌发后,产生芽管侵入为害,产生夏孢子堆。
       在南方温暖地区,夏孢子也能越冬。在主要生长期间,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重复侵染为害,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后,又散出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豇豆生长的后期或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在受害部位产生黑色冬孢子堆以及冬孢子。

防治措施编辑本段回目录

       1、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豇豆品种对锈病的抗病性不同,可根据当地生产习惯选择抗病品种栽培。
       2、轮作。春秋茬豆地要隔离,避免连作,实行与叶菜类、瓜类等非豆科蔬菜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豇豆;雨后加强排水排湿,特别在病害易发期,在保护地要及时通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合理布局,秋豇豆最好远离夏豇豆地种植;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合理密植,及时摘除中心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做深埋处理。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80%硫磺干悬浮剂5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或10%腈菌·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红肉苹果 下一篇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873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