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名优特产   

蜜蜂

标签: 蜜蜂 种类 授粉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蜜蜂(学名:Apis)是一种会飞行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的群居昆虫,属于蜂族。
      蜜蜂是分工非常明确的社会性昆虫群体,群体中有蜂后、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的蜜蜂。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地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是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目录

[显示全部]

形态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蜜蜂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螫针。蜜蜂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4个阶段在形态上均不相同。
卵: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细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头。蜂王产下的卵,稍细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内的胚胎经过3天发育孵化幼虫。
幼虫:白色蠕虫状。起初呈C字形,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在幼虫期由工蜂饲喂。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前3日饲喂在蜂王浆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虫浆,它们就发育成工蜂。同样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幼虫期被不间断地饲喂大量的蜂王浆,就将发育成蜂王。
      工蜂幼虫成长到6日末,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封盖巢房内的幼虫吐丝作茧,然后化蛹。封盖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有大部分封盖子的巢脾叫做封盖子脾(蛹脾)。工蜂蛹的封盖略有突出,整个封盖子脾看起来比较平整。雄蜂蛹的封盖凸起,而且巢房较大,两者容易区别。工蜂幼虫在封盖后的 2日末化蛹。
蛹:蛹期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逐渐呈现出头、胸、腹3部分,附肢也显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步变深。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
成蜂:刚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体内各种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蜜蜂种类编辑本段回目录

      蜜蜂有6个种,即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前四种为野生蜂种,在我国南海、广西和云南省(区)有分布。后两种又包括许多品种,多为自然品种。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多为杂交种。

东方蜜蜂

   东方蜜蜂(学名:Apis cerana Fabricius)Fabricius于在1793年发现并定名的, 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亚。原产地在东方、简称东蜂,是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个品种,分布于亚洲的中国、伊朗、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东方蜜蜂分布范围广大,分布区域涵盖热带、亚热带、温带与寒带,在各地形成不同的亚种,各亚种的体型与体色也有差异。在自然界中,东方蜜蜂蜂群栖息在树洞、岩洞等隐蔽场所造。
亚种
      东方蜜蜂有许多自然品种,如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印度蜜蜂(Apis cerana indica Fabricius)、日本蜜蜂(Apis cerana japonica)等。
   中华蜜蜂(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环。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喙长4.5~5.6毫米。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蜂王体长1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工蜂嗅觉灵敏,发现蜜源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飞行敏捷,采集积极。不采树胶,蜡质不含树胶。抗蜂螨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抗巢虫力弱,爱咬毁旧巢脾。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蜂王产卵力弱,每日产卵量很少超过1000粒,但根据蜜粉源条件的变化,调整产卵量快。蜂群丧失蜂王易出现工蜂产卵。
   中蜂因为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稳产和适于定地饲养,特别在南方山区,具有其他蜂种不可取代的地位。
生物特性
      东方蜜蜂现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在自然界中,蜂群栖息在树洞、岩洞等隐蔽场所,造复脾。雄蜂幼虫巢房有2层突起的封盖, 内盖呈尖笠状凸起,中央有气孔,蛹成熟时露出内盖。工蜂在口扇风时,头向外,起到鼓风机的作用。采集半径1,000~2,000m。维持1~3kg(约1.5~3.5万只工蜂)的群势。分蜂性强,分蜂期营造7~15个王台。生存受威胁时,易发生整群弃巢迁徙。对蜡螟抵抗力弱;易患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抗美洲幼虫病和白垩病。东方蜜蜂为大蜂螨原寄主,但具抗螨(大、小蜂螨)能力,而且飞行灵活,善避胡蜂捕害。产卵有节,消耗省。个体耐寒性强,适应利用南方冬季蜜源。    

西方蜜蜂编辑本段回目录

  西方蜜蜂有欧洲类型、非洲类型和中东类型3种。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都属于欧洲类型,我们常称它们为欧洲蜜蜂。
  1、意大利蜜蜂
  意大利蜜蜂为黄色品种。工蜂腹板几丁质黄色,第二至四节腹节背板前缘有黄色环带。体长12~14毫米,绒毛淡黄色;喙长6.2~6.9毫米。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善于采集持续时间长的大蜜源。造脾快,产蜡多。性温和,不怕光,提脾检查时,蜜蜂安静。抗巢虫力强。意蜂易迷巢,爱作盗,抗蜂螨力弱。蜂王产卵力强,工蜂哺育力强,从春到秋能保持大面积子脾,维持强壮的群势。
  意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它的越冬性能不如欧洲黑蜂。意蜂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越夏困难,在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在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意大利蜂的性情比较温顺,只要和它们接触多了,并且不乱跑乱动,它们一般是不会蛰人的。意大利蜂是从日本引进的,它还具有产卵多、采集力强、分泌蜂王浆能力强等特点,每    一箱蜂中都有一个蜂王,产蜂王浆的能力也很强。意蜂蜂王产卵力强, 蜂群培育蜂儿力强, 分蜂性弱, 容易维持大群:蜜蜂采集力强, 产蜡多, 造脾快, 保卫和清洁蜂巢力强, 比黑蜂抗虫和抗欧洲幼虫病力强。蜂王容易识别, 检查蜂群时蜜蜂安静,不在巢脾上乱爬。这对蜂群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便利。
意蜂的盗性强,定向力差,迷巢, 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越冬性较差。 意蜂消费饲料多,只要气候适宜, 巢内存蜜多, 外界蜜源少时, 它们仍然继续育虫。
  2、卡尼鄂拉蜂
  卡蜂的大小和体型与意蜂相似,腹板黑色,体表绒毛灰色,喙长6.4~6.8毫米。卡蜂善于采集春季和初夏的早期蜜源,也能利用零星蜜源。分蜂性较强,耐寒,定向力强,采集树胶较少。性温和,不怕光,提脾检查时蜜蜂安静。蜂王产卵力强,春季群势发展快。主要采蜜期间蜂王产卵易受到进蜜的限制,使产卵圈压缩。
  3、额尔巴阡蜂   它是卡尼鄂拉蜂的一个地方品种,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与卡蜂相同。
  4、东北黑蜂    黑龙江省饲养的东北黑蜂是卡蜂和欧洲黑蜂的杂交种,并混有意大利蜂的血统。体型与卡蜂相似,腹节背板黑色,绒毛灰色,喙长平均6.4毫米。分蜂性较弱,耐寒,性温和,不怕光。    蜂王产卵力强,春季群势发展快,善于采集流蜜量大的蜜源。

大蜜蜂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1793)是蜜蜂属体大的一种,单脾成排,俗称排蜂。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等地。工蜂体细长,头、胸、足及腹部端部3节黑色,基部3节蜜黄色;上唇及下唇栗褐色;触角柄节及口器黄褐色;翅黑褐色,具紫色光泽,以前缘室及亚前缘室色最深,后翅色稍浅。雄蜂触节鞭节褐色;胸部黑色;并胸腹节、腹部第1—6节背板大部分、中足及后足均红褐色;前足黑褐色;后足胫节长度与基跗节长度的比为5:3。大蜜蜂为野生蜂,性较凶猛。栖息环境随季节不同有迁徙习性;由于处在野生状态,故天敌较多。
形态特征
     长16一18mm;体细长。唇基刻点稀。头、胸、足及腹部端部3节黑色,基部3节蜜黄色;上唇及下唇栗褐色;触角柄节及口器黄褐色;翅黑褐色,具紫色光泽,以前缘室及亚前缘室色最深,后翅色稍浅。体密被短毛;头、颜面毛稀而短,灰白色;颅顶、中胸背板及胸侧板被密而长的黑褐至黑色毛;小盾片及并胸腹节被蜜黄色长毛;足被黑色毛;前足各节外侧毛黄色,较长;中足及后足基跗节内侧被金黄褐色毛;腹部第1—3节背板密被黄色短毛,其余各节被褐至黑褐色短毛。
雄蜂体长16—17mm;复眼大,顶端相接,褐色;触节鞭节褐色;胸部黑色;并胸腹节、腹部第1—6节背板大部分(除亚端缘黑褐色)、中足及后足均红褐色;前足黑褐色;后足胫节长度与基跗节长度的比为5:3。体毛浅黄至灰黄色;复眼密被短的黄毛;唇基被黑毛;单眼周围、颊、前足腿节外侧、胸部及腹部第1—2节背板及腹板均被黄色长绒毛
地理分布
    海南、广西、云南;日本,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生物特征
    大蜜蜂为野生蜂,性较凶猛。栖息环境随季节不同有迁徙习性,5—8月在高大的树上筑巢繁殖,子代蜂出巢后,由于受胡蜂等天敌袭击,而在林间流动。9月以后,迁至较低河谷的岩石处及茂密的灌丛中,筑巢贮蜜越冬。一般在海拔2500m左右活动,巢筑于高出地面10m以上的树叉处,一棵树上有蜂1群至数群甚至百群。巢脾为单一垂直方向,长约0.5—1m,宽约3—10cm。脾上部和两侧为贮蜜区,下部为繁殖区。年可产蜂蜜25--40kg。由于处在野生状态,故天敌较多,有多种鸟类、胡蜂类,巢内有蜡螟及小蜂螨等。
采食植物有砂仁、粗叶悬钩子等。   

黑大蜜蜂编辑本段回目录

       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1871)是蜜蜂属中体黑且大的一种,而且是最大的一种。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拉雅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
形态特征
  工蜂体长17~18mm,体黑色;腹部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胸部、小盾片及第一腹节披黄褐色毛。前翅烟褐色。 常栖息在海拔1,000~3,500m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冬天迁至低海拔温暖地带,夏天迁至高山凉爽地带。黑大蜜蜂的蜂巢,通常为单一巢脾,仅由一片与地面垂直的巢脾构成,而且都是露天营巢附于悬岩下,离地十数米以上,敌害难以接近。常数群乃至十数群以上相邻结巢构成群落。这样,声势浩大,敌害不敢靠近。巢脾长0.8~1.5m,宽0.5~0.95m。新脾纯白, 旧脾黄褐发亮,基部为蜜粉区,厚可达100mm,中、下部为繁殖区,厚为35mm。 纯蜜区偏于基部上头,呈倒三角形。
生活习性
  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区显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大约海拔4100m处的花朵上曾采集到此蜂,这样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发现。 黑大蜜蜂大概不能在极高海拔的地方营巢,但可以在营巢地点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采集。黑大蜜蜂能在不适合其他蜜蜂飞行的气温下飞行。 每年秋末冬初,每群可猎取蜂蜜20~40kg及一批蜂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野生蜜蜂资源。单张巢脾一次可取蜜40~60公斤。由于蜂巢多筑在离地面数十米高的悬崖上,所以取蜜困难,动作惊险,取蜜时往往从悬崖的顶部,利用粗壮的藤条绳而下到蜂巢处取蜜,人悬在空中,虽然取蜜人作了防护准备,也难免被蜂蜜蛰伤。在当地,这种黑大蜜蜂也往往属于当地某些人所有,不许外人随便取蜜。取蜜时,一般都要留下部分蜂巢和蜜,以供蜂利用。

小蜜蜂编辑本段回目录

      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1787)是昆虫纲,蜜蜂属中小型的一种,常营巢于草丛或灌木丛中,故云南俗称之为小草蜂。
分布范围
      小蜜蜂在世界的分布集中在尼泊尔、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印度尼西亚)、巴拉望(菲律宾)、沙特阿拉伯、阿曼东部、伊朗南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区,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北纬26-40°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广西南部的龙州、上思等地(Hepburnand Sarah,2011)。
形态特征
      体长:工蜂7~8mm;蜂王13~15mm;雄蜂11~13mm。
      体色:工蜂体黑色,腹部第1~2节背板红褐色;蜂王,腹部第1~2节背板,第3节背板基半部及第3~5节背板端缘均为红褐色,其余黑色。
生活习性
     小蜜蜂栖息在海拔1,900m以下,年平均温度在15~22℃的地区。常在草丛或灌木丛中筑巢,环境十分隐蔽。营造单一巢脾,宽15~35cm,高15~27cm,厚16~19.6mm,上部形成一近球状的巢顶,将树干包裹其内为贮蜜区,中下部为育虫区,3型巢房分化明显,工蜂房位于中部,径2.7~3.1mm,深6.9~8.2mm;雄蜂房位于下部或两下侧,径4.2~4.8mm,深8.9~12.0mm;王台多造在下沿,长13.5~14.0mm,基部宽8.5~10.0mm。3型巢房筑造次序明显,即先建造工蜂房,供贮蜜、贮粉、产卵、育虫,至群势发展至一定程度,继尔建造雄蜂房培育雄蜂,最后建造王台培育蜂王,准备分蜂。
     云南南部,通常蜂群在2月开始产卵繁殖,4~5月达到高峰,子脾面积可达600cm2,群势可达上万只。6~8月气温高,蜜源缺,蜂王产卵很少。9~11月是第2 个繁殖期。12月至翌年1月气温低时停止繁殖。2月底、3月初开始培育雄蜂,最多时可达育虫面积的1/4。     

黑小蜜蜂编辑本段回目录

  别名:小排蜂      英文名: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确定年代:1858 生活环境     黑小蜜蜂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的次生稀树草坡的小乔木上营单一巢脾的蜂巢,一般离地2.5-3.5m.巢脾固定在树枝上,近圆形, 上部形成一厚的巢顶,将枝干包裹其内,下部尖突,总面积近177-334cm2,情况与小蜜蜂相似.黑小蜜蜂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气温上升到15℃时,开始活动;20℃以上时,出勤积极.每日出勤高峰期在11-17时.黑小蜜蜂工蜂护脾能力很强,即使在繁忙的采集之时,也从不让巢脾裸露.当暴风雨或烈日照射时,工蜂相互攀缘,层层重叠,围护巢脾.性机警凶猛,当人们接近时,巢脾下方的守卫蜂呈警戒状态,若触动其巢,则纷飞出击远达30-40m.取蜜时用烟驱蜂,连脾割下,每群每次约产蜜0.5kg,每年视蜜源季节,可采收2-3次.
分布范围
  黑小蜜蜂体小灵活,为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在中国已发现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外形体长,工蜂7~8mm;蜂王12~14mm;雄蜂10~11mm。
  工蜂,体栗黑色,间或第1腹节背板端缘及第2腹节背板基部红褐色;蜂王,体黑色,间或腹部第一节背板端缘及第2~3节基部红褐色;雄蜂,体黑色。

参考资料
[1].  蜜蜂   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871C8702/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慈溪年糕 下一篇慈溪海盐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684 次
  • 编辑次数: 2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