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水产渔业   

海水神仙鱼的疾病防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1、病毒性疾病 

  (1)传染性造血功能坏死病 

  病原:传染性造血功能坏死病毒。

  症状;主要感染幼鱼,病鱼体发黑,鳃变白,肝脏偏白,病鱼拒食;无较好的治疗措施,预防有一定的效果。笔者曾对美国红鱼鱼种(6-8厘米)的预防取得一定效果。

  预防方法:(A)20ppm的聚维酮碘浸泡5-10分钟;(B)聚维酮碘与大黄鱼等抗病毒中药用粘合剂混合,拌入饵料中投喂;(C)氯霉素60-80mg+多种维生素/公斤鱼,连续投喂5-7天。

  (2)淋巴囊肿病 

  病原:鱼淋巴囊肿病毒。

  症状:病鱼的头、皮肤、鳍、尾部及鳃上有单个或成群的念珠状物,病灶的颜色由白色、淡灰色至粉红色,成熟的肿物可轻微出血。对鱼的成活率影响不大,但降低商品价格。流行季节,18-30℃可见此病。海鲡鱼(军曹鱼)0.5公斤以下此病常见。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预防方法:(A)20ppm的聚维酮碘浸泡5-10分钟;(B)聚维酮碘拌入饵料中投喂;(C)氯霉素60-80mg+多种维生素/公斤鱼;连续投喂5-7天,一日一次。

  2、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感染。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不摄食,体表有一层" 棉状物",常见于不耐寒的品种,如尖吻鲈、紫红笛鲷、石斑鱼等;流行季节122月-翌年4月。

  防治方法:(A)淡水浸泡5-10分钟;(B)氟哌酸50mg/公斤鱼;(C)痢特灵60-80mg/公斤鱼,连续投喂4-6日,一日一次。可治愈此病。

  3、细菌性疾病

  (1)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挠杆菌。

  症状:病鱼体黑,拒食,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鳃部粘液增多,鳃弓、鳃耙缺损,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开口,俗称"开天窗";病鱼7天内死亡。季节更换易发生,常见病。

  防治方法:(A)呋喃西林5ppm,淡水浸泡5-10分钟;(B)季胺盐碘2-3ppm,淡水浸泡5分钟;(C)配合投喂氯霉素40-70mg/公斤鱼;(D)氟哌酸50mg/公斤鱼,严惩者可使用恩诺沙星;连续投喂3 -5天,一日一次。

  (2)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食欲减弱,肛门红肿,肠道无食物,充血发炎。防治方法:(A)投喂新鲜无恶臭的饲料鱼;(B)投喂大蒜素30mg+磺胺二甲基嘧啶50mg/公斤鱼;(C)投喂痢特灵70-90mg/公斤鱼;(D)土霉素100mg/公斤鱼,连续投喂4-6天,一日一次。

  (3)溃疡病 病原:主要是弧菌。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独游,眼睛发白,皮肤溃烂,一般在鱼体的躯干部,病灶处开始发白,逐渐充血有炎症,最后病灶变白色。常见病,全年可见。

  防治方法:(A)聚维酮碘PVP-120-30ppm浸泡5-10分钟或季胺盐磺2-3ppm浸泡5分钟;(B)配合投喂四环素70-90mg+多种维生素/公斤鱼;(C)氟哌酸50mg+多种维生素/公斤鱼,连续投喂3-5天,一日一次。

  (4)烂尾病 

  病原:屈挠杆菌。

  症状:尾柄处刚开始有一小白点,后逐渐扩大,整个尾柄烂掉。高温季节常见。

  防治方法同溃疡病。

  4、寄生虫性疾病

  (1)石斑鱼孢子虫病 

  病原:孢子虫寄生所致。

  症状:病鱼体表无异常,腹部肿大,解剖可见小黑颗粒连接,形成一大块"黑状物",刺破"黑状物",内为白色,镜检,见有大量的孢子虫(有可能是匹里虫,需进一步分类);"黑状物"可胀破鱼的腹部,病鱼死亡;石斑鱼孢子虫病对鱼的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影响市场价格。5厘米以上鱼种可见寄生。

  目前仍无防治办法,在选种时应注意。

  (2)海水小瓜虫病

  又称刺激隐核虫病 

  病虫:刺激隐核虫。

  症状:刺激隐核虫寄生在鱼的鳃、鳍、皮肤、口腔等处,大量寄生时鳃部粘液增多,体表布满了小白点,也称白点病,传染快,死亡率高,3-5天可造成80%的损失。水温20℃-26℃常见此病。半咸水池塘养殖黄鳍鲷注意防治此病。

  防治方法:(A)淡水浸泡10-15分钟;(B)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10ppm,淡水浸泡10-20分钟;(C)醋酸铜5-10ppm,淡水浸泡10分钟;(D)配合投喂抗菌素,氟哌酸50mg/公斤鱼;(E)土霉素100mg/公斤鱼,连续投喂2-4天。

  (3)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部、体表;少量无影响,大量寄生时,病鱼鳃部粘液增多,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造成死亡。广东、海南全年可见此病。防治方法与海水小瓜虫病相同。

  (4)瓣体虫病 

  病原:瓣体虫。

  症状:病鱼体黑,浮于水面离群缓慢游动,呼吸困难,鳃、鳍、皮肤粘液增多,体表出现不规则的白斑,病情严重时白斑连成一片,又称白斑病。高温季节常见。

  防治方法与小瓜虫病同。

  (5)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鱼体沉在网箱下缓慢游动,呼吸困难,鳃丝肿胀,鳃组织受到破坏,很易引起烂鳃,危害较大。高温季节较易感染此病。主要寄生在5CM以上的鱼种。

  防治方法:(A)淡水浸泡15-20分钟;(B)敌百虫挂袋,做法:用铁钉在敌百虫瓶底打两个洞,在网箱对角挂两瓶敌百虫;(C)配合投喂咪唑类药物+维生素C+复合矿物元素2-4天;(D)注意烂鳃病的发生,如出现,防治方法与烂鳃病同。

  (6)本尼登虫病 

  病原:本尼登虫。

  症状:病鱼摄食减弱,鱼体因寄生本尼登虫磨擦网箱使鳞片脱落,皮肤溃疡,用淡水浸泡病鱼,有大量虫体脱落,有的甚至达上千只。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9-11月,水温21-27℃时流行。

  防治方法与指环虫病同,但要注意溃疡病的发生;如有,防治方法与溃疡病同。

  5、藻类引起的疾病

  淀粉卵鞭虫病 

  病原:眼点淀粉卵鞭虫。

  症状:虫体大量寄生时,病鱼皮肤、鳃有许多小白点,粘液增多,呼吸困难,拒食,磨擦网边,易使病鱼感染烂鳃病和溃疡病;主要危害鱼种,死亡率高;常见于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与海水小瓜虫病同。

  6、营养性疾病 

  主要由于长期投喂不新鲜的冰鲜饵料鱼所致,造成脂肪肝、黄花鱼的打转病等营养性疾病。

  预防措施:投喂新鲜下杂鱼时经常在饵料中添加多维、复合矿物元素。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海水鱼常见病症(一) 下一篇热带鱼常见疾病与治疗(六)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86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