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经济作物种植    畜禽疫病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

标签: 玉米 病害 防治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是东华北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以土壤传病为主,从种子萌动至5叶期都能受病菌侵染而发病,而且春旱年份易大面积发生。近年该病有发展蔓延趋势,是目前危害玉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病菌在土壤、粪肥、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

玉米丝黑穗病

目录

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该病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雌穗发病后,一般短小,基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为一包黑粉加散乱的丝状物。苞叶不破裂,黑粉并不外露,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粘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雄穗染病,则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外面包被白膜,以后白膜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在前期不易飞散,后期干燥时易于散落,露出丝状的维管束,一旦发病往往果穗不结粒。此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只有苗期的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所以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时雌、雄穗都受害,有时其中之一受害。

原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丝黑穗病原菌可存活多年,一般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行侵染和传播,1年侵染1次,发病轻重主要由土壤中菌量、品种抗性和环境条件决定。
       1、玉米多年连作
       在玉米的主生产地,栽培面积大且非常集中,无法倒茬轮作,有的地块连续多年乃至十几年种植玉米,导致土壤中菌源大量积累。由于土壤中菌种的数量已经超过接种鉴定时的菌种数量,一些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在田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病感。
       2、品种选育不当
       在田间菌源富集的情况下,如果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丝黑穗病一般也不会暴发。但也正是因为多年病害发生较轻,人们忽视了玉米丝黑穗病暴发的危险性,使得一些感病品种推广面积逐渐扩大,并在丝黑穗病发生区域种植,为病害发生埋下了隐患。
       3、气候因素
       常常发生春旱地区的农民习惯抢墒早播,播后若遇阶段性低温则会延长种子萌发后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进而提高病原菌的侵染概率。另外,玉米丝黑穗病以散落在土壤中的冬孢子越冬,冬季若出现暖冬现象,病原菌的越冬基数就会增高,从而增加了翌年种植玉米的感病概率。
       4、药剂使用不当
       正确选用种衣剂能够有效地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为害,防效一般可达80%以上。但由于目前玉米种衣剂种类繁杂,大多数不含有对丝黑穗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成分,而农民在选择时往往只注重价格而盲目购买。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正确地使用种衣剂也会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5、栽培管理不到位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发病田中病株未能及时拔除并运至田外销毁等都会造成病原菌的大量积累。此外,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低以及播种过深都会延长出苗时间,从而增加侵染机会。

预防措施编辑本段回目录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M017系列杂交品种及其延伸系列品种抗病性较强。

      (2)选用包衣种子: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和肥料。5叶期以前,土壤中的病菌都有可能由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种植时一定要选用包衣种子,并且种衣剂必须是内吸性强,残效较期长的药剂。目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有以下几种:①用有效成分占种子量0.07%的粉锈宁拌种;20%萎锈灵1kg,加水5kg,拌玉米种子75kg效果较好。②50%矮健素液剂稀释至200倍浸种12小时,或再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7%拌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0.7%拌种。

      (3)拔除病株: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一般从幼苗3-4叶期即开始表现。随着叶龄的增加,症状越来越明显。早期症状大致有6种:笋状型、矮缩丛生型、黄条型(叶上有黄条)、畸形茎扭型、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顶叶扭卷型。因此在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时就要及时拔除病苗、可疑苗。对拔除的病株要深埋或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拔随丢,以免再度传播。

      (4)农事综合预防:积极采取农事措施,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如适当增加密度,提高播种质量,及早拔除病苗,不用病株喂牛,以防粪肥带菌,收获后集中处理田间残枝败叶等。同时秋季进行深翻土地,冬季灌越冬水,减少病菌来源。加快抗病新品种的更换速度,实行大面积轮作倒茬制度。

参考资料
[1].  玉米丝黑穗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U4ODA1Mg==&mid=200076252&idx=5&sn=80d914c8bef4343bc17f22c7cedd89ce&scene=18&key=b2574200810f04e890e375e58cf06625312830fffbe7265090c5ee26419e98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玉米黑粉病 下一篇玉米红蜘蛛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494 次
  • 编辑次数: 2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