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草莓种植   

草莓炭疽病

标签: 草莓 病害 防治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草莓产区发生较为普遍。

目录

[显示全部]

识别方法 编辑本段回目录

草莓炭疽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可导致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最明显的病症是在匍匐茎和叶柄上产生溃疡状、稍凹陷的病斑,长3~7毫米,黑色,纺锤型或椭圆形。浆果受害后,产生近圆形病斑,浅褐色至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团。该病的病原菌为毛盘孢属的草莓炭疽菌。病菌在病组织或植株残体内越冬,显蕾期开始在近地面植株的幼嫩部位侵染发病。草莓炭疽菌是典型高温性病菌,30℃左右发病严重,在盛夏高温雨季该病易流行。在田间,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流水传播。连作,植株郁闭导致发病严重。

病原编辑本段回目录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侵染所致,其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的Glomerella fragariae。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

发病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防治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100-140克,;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每亩145-270克。育苗期容易发病,应选择丰香、宝交早生、早红光等抗病品种;轮作;清洁田园。可用敌菌丹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3~5次,或用0.4%等量式波尔多液喷2次(加0.1%“6501”展着剂),喷药以匍匐茎抽生前效果最好。

防治要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育苗地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③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过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④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⑤对易感病品种可采用搭棚避雨育苗,或夏季高温季节育苗地遮盖遮阳网,减轻此病的发生危害。⑥药剂防治。
 

参考资料
[1].  草莓炭疽病   http://www.xinnong.net/caomei/jishu/410562.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 下一篇扁桃仁乳的加工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798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