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国审小麦新品种泛麦5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泛麦5号是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获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5007),并列入河南省“丰收计划”――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推广应用项目(项目编号20041020103)的科技攻关课题。现将泛麦5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总结如下:

    1 育种目标和技术路线

    1.1 育种目标 根据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自然气候特点及栽培技术水平,确定育种目标是选育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在大面积生产水平条件下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冬性偏春小麦新品种。主攻抗寒、抗倒、抗病(锈病、白粉、叶枯、纹枯),抗青干、灌浆快、早熟、落黄好,高产、稳产、优质(要求蛋白质14%~15%以上,湿面筋34%以上,容重790g/L以上)。具体目标是:6月1日成熟,公顷成穗数600×10×E4~675×14×E4,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45g。株高80cm左右,基部节间短而硬,根系发达,高抗倒伏;穗下节长,旗叶大小适中、上举;对锈病、叶枯、纹枯、白粉病达到中抗以上。籽粒饱满,无黑胚,商品性好。

    1.2 技术路线 依据育种目标,结合我省及黄淮麦区的生态条件,利用不同生态区具有不同优异基因的材料进行杂交、并结合诱变育种,增加变异范围,扩大重组率,以解决小麦遗传基础狭窄、抗性较差的问题,到时将株型育种、高产育种、优质育种和抗病育种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品质与高产、产量与抗性、产量与株型的协调统一。为此,我们选用冬春性材料杂交,大穗抗倒与多穗早熟材料互补,并在选育过程中采用系统选择、早代株系测产、品质鉴定、田间接种鉴定、田间株系观察以及室内考种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其选育出理想品种。

    2 亲本选择及泛麦5号选育

    冀5418(78-3147×石4414)为河北省农科院培育的,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生长势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茎秆韧性强,用作多穗、丰产骨干亲本。

    京泛309是本所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利用高产品。系京3168-3与多穗多抗品种烟1604杂交选育的。京泛309长相清秀,抗病性极强,对白粉病免疫,高抗条叶锈病,植株稍高,抗倒性一般。主要利用其抗病性。

    周麦13是周口农科所培育的一个矮秆、大穗、高抗倒伏的一个新品系。该品系丰产性突出,株型紧凑、抗倒,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缺点是饱满度差。主要利用其优秀株型和丰产性、抗倒性。

    泛麦5号是以冀5418×京泛309→F3(951136)×周麦13,即经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泛麦5号幼苗绿色、匍匐,分蘖力强,叶片无茸毛,叶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80cm左右,旗叶上举挺直、长宽适中;穗仿锤形,成穗率高(630×10×E4/公顷),小穗着生密度适中,穗粒数38粒左右,千粒重47g左右,容重高。籽粒长圆形、白色,半硬质,无黑胚,商品性好。

    3.2 品质检验 据2004年黄淮南片区试主持单位送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容重805g/L,粗蛋白(干基)12.92%,湿面筋25.6%,降落值334s,沉降值25.6ml,吸水率54.4%,形成时间4.2min,稳定时间5.6min。最大抗延阻力307E.U.,拉伸面积48平方厘米。

    据2005年黄淮南片区试主持单位送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容重796g/L,粗蛋白(干基)14.35%,湿面筋27.0%,降落值400s,沉降值28.6ml,吸水率52.9%,形成时间4.8min,稳定时间7.6min。最大抗延阻力314E.U.,拉伸面积55平方厘米。达到国家强筋二级小麦品质标准。

    3.3 抗性鉴定 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对2003~2004年度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进行鉴定结果:泛麦5号中抗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和赤霉病;2004~2005年度再次鉴定表明,泛麦5号高抗条锈病,中抗纹枯病和秆锈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

    另外,泛麦5号还表现耐盐性中等,抗旱、耐寒性高,高抗倒伏。

    4 产量表现

    2003~2004两年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第一年度14点汇总,12点增产,平均产量8697kg/公顷,比对照(豫麦49)增产6.43%,达极显著水平,居10个参试品种第1位;第二年度15点汇总,15点增产,平均产量7794.45kg/公顷,比对照增产5.02%,达极显著水平。在河南、江苏、陕西、山东、安徽五省全部增产。2004~2005年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4点增产,平均产量7357.05kg/公顷,比对照(豫麦49)增产6.35%,居参试品种第3位。在河南、江苏、陕西、山东、安徽五省全部增产。2005年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泛麦5号示范区平均产量7695kg/公顷,其中33公顷达到8250kg/公顷,13公顷达到9000kg/公顷。

    5 推广应用

    泛麦5号为半冬性品种,具有自身调节能力强、适播期长,株型合理、高抗倒伏,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在黄淮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品种适合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等省中高产区早中茬种植。在黄淮地区适播期为10月上中旬。每公顷基本苗:高水肥地 150×10×E4~180×10×E4;中低产区225×10×E4左右。增施有机肥,N、P、K、肥配合,一般每公顷底施尿素225kg、过磷酸钙750kg、氯化钾225kg、铁锰锌肥37.5kg;拔节初亩追施尿素187.5kg。搞好“一喷三防”工作。分别于3月底和4月底,每公顷用20%三唑酮1500ml+40%氧化乐果750ml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参考资料
[1].  国审小麦新品种泛麦5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http://www.shangxueba.com/jingyan/2857775.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30 次
  • 更新时间: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