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生态养殖--蟹、鱼、虾混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一、生态养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无公害的健康食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首选。今天为大家介绍的生态养殖技术,就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无公害水产品的方法。生态养殖,就是根据养殖品种的习性,模拟其自然生长环境,通过人工构建符合无公害水产品成长环境条件的生态水域环境,科学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再配合科学的喂养和维护手段,进行养殖的过程。掌握了生态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水产品质量和产量,确保水产品的无公害,还能够降低养殖成本;而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使农民朋友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持续不断地获得良好的收益。

    二、生态养殖的几种典型模式

    1.稻田养蟹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促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在稻田里养螃蟹的生态养殖方式。螃蟹养在稻田中,可以清除田中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2.网箱养缮

    网箱养鳝就是在水面宽阔、水位较深的水域中放置网箱,在网箱中养鳝的生态养殖模式。

    网箱内放置水生植物如水花生等,黄鳝在水花生的根部成长。水花生能起到遮荫和养分互补的作用。由于养鳝的网箱有许多网眼与外界的水体相通,使得网箱内水体的溶氧量比一般养鳝池高,而黄鳝大都栖身于水生植物浮排中,自身的排泄物会自然沉积于网箱底部,不会长期受自身的排泄物危害,不易被细菌感染。所以网箱养鳝具有生长快、病害少,便于管理,易于捕捞的特点。

    3.庭院养鳝

    庭院养鳝就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开辟水池,上面种水草,下面垒洞养鳝鱼的生态养殖方式。池面的水生植物,既可以为生长于水中的黄鳝遮荫,降低水温,还可以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有害物质,利于黄鳝的生长。同时,还能起到养分互补的作用。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

    4.蚌、鸭、鱼混合立体养殖

    蚌、鸭、鱼混合养殖就是人工构建蚌、鸭、鱼混合生态养殖环境,以育蚌为主体,蚌、鸭、鱼共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它的具体形式是:在养殖塘中,在水面育蚌,水中养鱼,在养殖水塘附近建鸭棚,在塘中圈定一定面积的鸭的活动池,鸭的活动池要与育蚌、养鱼的主养殖区隔开。鸭子的粪肥能滋养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为蚌和鱼都提供了充分的食物和养分。构成无污染的生态养殖模式。

    这种生态养殖方式可以大大节约饲料投喂的成本,而且由于养殖环境无污染,能够确保出产珍珠的良好品质。同时,这种生态养殖的方式还能为农民带来鸭子和鱼的附带大丰收。

    三、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地处长江中下游,这里依托良好的长江水源,水域丰富,水质好,非常适合生态养殖。当地的生态养殖技术也较为成熟。现在我们以无为县的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为例,来详细为大家介绍生态养殖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和要点。

    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是人工模拟构建螃蟹自然生长的生态环境,以养蟹为主体,蟹、鱼、虾共养的科学生态养殖模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典型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技术包含四个重要环节:①构建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长环境条件的生态水域环境;②投放适合的主养品种,合理搭配混养品种;③科学投喂;④日常管理维护。

    1.构建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长环境条件的生态水域环境

    构建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长环境条件的生态水域环境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外缘环境、生态养殖塘选址和生态环境构建。

    外缘环境外缘环境指生态养殖区域外围的主要水源环境,也就是养殖用水的来源环境。农民有句俗语:好水出好鱼。选择好的外缘环境,才能保障养出好的水产品。优秀的外缘水源,必须是自然的、无污染的通江水源。通江水源通过引水沟渠引入生态养殖区,再导入到养殖塘里。江河中引进的活水溶氧丰富,水质清新,有利于生态养殖产品的健康成长。无为县构建的20万亩生态养殖区,就是建在绵延几十里的通江河流附近。为了确保生态养殖塘中的水质与自然的淡水环境相近,整个生态养殖区域每年还要与外缘水源进行3~5次大范围换水,这样就能够为养殖的蟹、鱼、虾提供清新的水质和丰富的养分。

    生态养殖塘选址生态养殖塘的选址要求:①水源清新自然;②饵料来源丰富;③交通便利;④水、电、通信配套设施完善。蟹、鱼、虾混养的生态养殖塘也要符合这样的标准。

    生态环境的构建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样的生态养殖塘适合以螃蟹为主体的蟹、鱼、虾混养。要求有如下几点:①良好的水质;②较浅的水域;③池塘中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④饵料丰富;⑤底栖生物丰富。现在我们向大家介绍构建这样的生态环境的技术要点和实现过程。

    a.建养殖塘

    建设生态养殖塘的面积一般不小于5亩,池身不低于1米。这样能够使螃蟹、鱼、虾都能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养殖塘的塘埂要有一定的坡度,坡高与坡底宽的比例在1:3到1:2之间。这是为了给蟹提供栖息活动的场所,同时养殖者可以在坡上投食,也可以借这个坡观察螃蟹的生长状况。养殖塘底的四周要挖沟,中间部位大约高出5~10厘米。这样做便于不同生长期的螃蟹的栖息,利于水草的生长,而且可以方便日后的收获捕捞。建好池塘后,要曝晒20~30天,然后还要撒上生石灰粉进行消毒,杀死杂物和泥土中的病菌,来改善生态塘的底质。通常每亩塘要泼撒100~200公斤生石灰,泼撒的要尽可能均匀。

    为了防止养殖过程中螃蟹逃脱,还要用塑料薄膜围在塘周围,建立防逃用的屏障。建好生态养殖塘,就可以进行生态设置了。

    b.生态设置

    生态设置就是模拟主养水产品的自然生长环境,进行人工模拟设置的过程。

    以螃蟹为主体的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如何进行生态设置。对于以蟹为主,蟹、鱼、虾混养的生态塘,可以通过移螺、种草的方式来进行生态环境设置。移螺就是在生态塘中放置活螺蛳。螺蛳是螃蟹喜食的饵料,同时还可以吸食塘底的泥沙和杂质,净化水质。移螺时选用本地沟渠中的野生螺蛳就可以。大约在每年的1~2月份,构建好生态塘后,在塘中少量放一些水,大约1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螺了。方法很简单,只要把选好的活螺蛳分布均匀的撒在水塘中就可以了,移螺的数量根据池塘的面积计算,每亩水面大约要放置250公斤的活螺蛳。在生态塘中种草,是因为水草既是水生动物喜食的饵料,也是它们栖息隐蔽的地方,而且水萆还能净化水质。通常在池塘中种植的水草有苦草、金鱼藻、轮叶黑藻和水花生。种草的时间大约在每年3~4月份,池塘中要保持10厘米左右的浅水位。浅水位有利于保持水温,促进水草着根生长。然后,随着季节变化,水温逐渐提高,水草的生长速度也会逐渐加快。种植不同种类的水草,种植的方法也不同。比如苦草,要用撒种子的方法;而轮叶黑藻要通过撒芽孢的方式进行种植,象金鱼藻、水花生就可以直接放在水中,自然着根。不过不管哪一种水草,通过什么方式种植,都要求尽可能种植的均匀。养殖期间水草分布大约需要达到池塘面积的60%~70%,从而形成水下森林,便于蟹、鱼、虾的生长。构建好生态环境就可以放苗养殖了。

参考资料
[1].  生态养殖--蟹、鱼、虾混养技术   http://www.shangxueba.com/jingyan/2845917.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夏花培育技术江黄颡鱼 下一篇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发生与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203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