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无体腔动物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物种进化

动物界除了原生动物门以外的所有多细胞动物门类的总称。其特征是体躯由大量形态有分化、机能有分工的细胞构成;与群体原生动物的兼有营养和生殖功能的细胞不同,其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有明显的分化。依体制形态的对称情况,后生动物可分为不对称动物(多孔动物门)、辐射对称动物(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后者的对称是次生的、栉水母和某些珊瑚是左右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动物(其他所有门类)。后生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胚层的分化,其中多孔动物门只有内胚层和外胚层的初步分化,腔肠动物门在内外胚层间又有中胶层。自扁形动物门以后的门类都是三胚层动物。根据体腔的有无和结构可将后生动物分为无体腔动物,包括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和扁形动物门;假体腔动物,包括线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等;体腔动物,包括环节动物以后的所有动物门类。[2]

物种介绍

无体腔动物(Acoelomata)是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而充满中胚层间质的动物的通称,是最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包括扁形动物门和纽形动物门。无体腔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已有中胚层,但还没有体腔。两侧对称体型和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从附着、漂浮转变为主动运动,为器官系统的发展和分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成为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础。无体腔动物广泛分布在海水、淡水中,少数在阴湿的陆地生活,也有很大一部分适应了寄生生活。

无体腔动物排泄系统是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组成的原肾管系统。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与腔肠动物类似,有口而无肛门。纽形动物的消化系统较进步,有口也有肛门,使摄食、消化和排遗有了更好的分工。

扁形动物起源于栉水母动物门中爬行的栉水母,或由浮浪幼虫式祖先进化而来。它与纽虫身体都扁平,皮肌囊和表皮生有纤毛,神经系统为梯形。扁形动物的缪勒氏幼虫和纽形动物的帽状幼虫很相似。这些特点说明两者有亲缘关系,而纽虫是由扁形动物进化而来。但纽虫又比扁形动物高级和特化,尤其是具有闭管式的循环系统,消化道有肛门;帽状幼虫又与环节动物门的担轮幼虫相似,大多数为雌雄异体。这些特点又说明纽虫与环节动物有相似之处。因而学者们认为纽形动物是介于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之间的类群。

寄生的无体腔动物为各种吸虫和绦虫、危害人类和家禽、家畜。[3]

物种特征

两侧对称

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体制,从扁形动物开始,获得了两侧对称的体制,这一点在进化上有重大的意义。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都巳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的分化有密切的关系,如背司保护,腹司运动,使动物体得以向前爬行、摄食与交配,则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动物体的如此分化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而行动也就更敏捷。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以进化到陆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体制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胚层的出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减少了外胚层和内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在表皮(外胚层)以内的中胚层形成了肌肉,增强了动物运动的机能,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制,感觉器官的逐渐发展,使动物可以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更多的食物,从而促使整个新陈代谢都随之加强,消化系统发达,排泄系统逐渐形成,同时由于运动增强,动物的反应也随之增快,反过来又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展,并向前端集中,此外,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柔软结缔组织)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动物得以耐干旱和饥饿。因此中胚层的出现,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又一基本条件。

皮肤肌肉囊

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又称皮肤肌肉囊。扁形动物的这种皮肤肌肉囊虽然有了肌肉组织的分化,但由于缺乏骨骼,若单靠肌纤维的收缩,仍然不能有效地进行运动,扁形动物的运动,实有耐于皮肤肌肉囊所形成的一个封闭体积的流体循环。当虫体任何一部份作缩运动时,均可对体液施加压力,并传递到身体其余部分,使虫体变形而产生波浪运动。扁形动物的扁平身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这样就使身体内部器官的所有部分,始终保持与体表接近,通过渗透作用,有利于气体迅速扩散,和代谢废物直接从体表排出。扁形动物没有呼吸器官及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和腔肠动物很相似,均有口无肛门,属于一种不完全消化系统。肠壁系由一列内肛层形成的柱状上皮细胞紧密排列而成,由于扁形动物无循环系统,其肠道除摄食、消化外,也有助于水分和养料的运输。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繁简不一,营自由生活的,如涡虫,肠道可分多支,可进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营寄生生活的,如吸虫,由于从寄主体内获得营养,其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再如绦虫,则消化系统已完全消失。

排泄系统

大多数扁形动物具有原肾管可作为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以调节体内的渗透压。原肾管是在身体的两侧,由外胚层陷入而形成,呈网状、多分支的管状系统,通常是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构成,并分布于全身。焰细胞为盲管状,其顶有一束包含约35~90根鞭毛,由于鞭毛的不断摆动,状如火焰,故名焰细胞,其周围体内实质中的过多水分,可由鞭毛的运动进入焰细胞,再流经排泄管,由通向体表的排泄孔排出。某些海产的扁形动物,则不具备排泄系统。

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较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有了显著的进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比较集中和发达。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是网状的,但扁形动物却有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故又称扁形动物为梯状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里,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身体的各部分相联系,自由生活的种类并常具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生殖系统

大多数扁形动物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生殖器官较为复杂、多样。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取代了外胚层或内胚层的生殖功能,不但具有了能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生殖腺,而且还有了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和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的构造,通过这些管腺,生殖细胞可以排出体外,同时也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这些都是较高级的特征,也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生活方式

扁形动物中一类是营自由生活的,如涡虫纲中的某些动物,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爬行或游泳,以捕捉小动物及摄取有机物为食。另一类是营寄生生活的,如吸虫、绦虫,从被寄生的动物体获得营养。凡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该动物夺取其营养,给予损害的,称为寄生,这一类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的动物称为寄主或宿主,寄生虫的活动及寄生虫和寄主、宿主间相互影响的各种表现,统称为寄生现象,系统研究各种动物寄生现象的科学,称为寄生虫学。[4]

参考资料
[1].  无体腔动物   http://baike.sogou.com/v51983040.ht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生物标本 下一篇帚虫动物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22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