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勿走“太空种子”三大误区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当前很多种子都被称作为“太空种子”,那么到底在种植的时候是好还是不好呢? 
  现在有很多不法商人打假广告,称他们的种子“曾搭载某某卫星上天”,向农民高价出售。刘录祥说,“其实,种子上天走一遭,只是完成“太空升级”的第一步。真正繁复的工作,是随后进行的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
  搭载回来的种子至少要经过三四代的筛选,然后到多个省份的试验点去试种。试种成功,还要拿到品种审定委员会去审定。“品种委员会还要试种3年,如果3年的表现都超过对照品种,才能够得到审定证书。”刘录祥说,这时种子才能叫“太空种子”,才能合法地推向市场。 
  误解二:太空食品都是“大块头” 
  茄子像南瓜,南瓜磨盘大,豆角几尺长……特色“太空菜”的广泛宣传,让好多人误以为太空食品都是“大块头”。 
   “种子搭载后产生的变异是各种各样的,选择面非常广。”刘录祥说。以小麦种子为例,载后的植株有的高秆,有的矮秆,穗子有大有小,生育期有的提前,有的推后。“至于选出什么样的、淘汰什么样的,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里。”刘录祥举例说,“太空五号”弱筋小麦适合做糕点,“太空六号”则是强筋小麦,适合做面条饺子。再比如,茄子皮对治疗冠心病有帮助,科学家就专门挑选搭载后“变”小的茄子,这样茄子皮的单位产量就增多了。 
  误解三:太空食品不安全 
  “基因突变”、“变异”、“人工诱变”……这些航天育种的术语听起来有些“恐怖”,让个别消费者担心太空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太空食品绝对安全,人们尽可以放心食用。”刘录祥说。航天育种的原理,是把植物种子用卫星搭载上天,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以及低温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基因变异,返回地面后再经过专门的培育和筛选,形成有明显优势的新品种。 刘录祥说:“人们用高剂量的核辐照为面包、大米、方便面、脱水蔬菜等消毒,这些食品都可以直接食用,航天育种所接受的辐照强度仅为前者的百万分之一,而且要经过数代的培育筛选后才开始食用,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参考资料
[1].  勿走“太空种子”三大误区   http://bk.3456.tv/zhongzibk/2721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年底上市豆角最新栽培技巧 下一篇嫁接甜椒苗成为菜农喜爱的蔬菜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93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