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该技术自 1992年秋播开始示范应用以来,通过建立丰产方、示范片、扩大辐射区等形式,使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八五”期末仅推广应用380千公顷,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17.7%,但1996—1999年4年分别应用919.3、1 242.7、1 429.3、1 493.3千公顷,分别占41.5%、53.1%、61.7%、66.3%,除了1998年受特大自然灾害减产外,其余3年全省小麦单产分别为4 575、 4 545、4 755千克/公顷,跃上了新的台阶。淮北地区的沛县、丰县、铜山、宿豫、灌云、赣榆以及淮南地区的兴化、高邮、宝应、盐都等县(市)的小麦单产均已达到6 000千克/公顷左右。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涌现出一大批6 000~7 500千克/公顷小麦的攻关田、丰产方、高产片及乡(镇)村,通过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应用,小麦单产大幅提高,1993— 1995年,项目实施区3年单产平均为5 145千克/公顷,较全省3年小麦平均单产4 260千克/公顷,增885千克松顷,增产率20.9%。采用群体质量栽培以后,基本苗降至 150万~180万/公顷,较大面积减120万~150万/公顷,因而平均用种量较大面积减少75~90千克/公顷,按每千克种子2.0元计,每公顷可节省用种成本150~180元。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形成了10个江苏省地方标准——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规程,供大面积小麦生产时参照执行和使用。

参考资料
[1].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   http://27net.net/tid-5861/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33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