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加工储运   

崂山茶加工工艺 (绿茶)

标签: 崂山绿茶 加工工艺

收藏到:   顶[2]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茶叶加工经常说的一句话叫“看茶做茶”,在泰山绿茶加工过程中,在一些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嫩杀与老杀:所谓嫩杀,即时间适当短点,水分适当少蒸发点。与此相反即是老杀,一般地讲,嫩叶适当老杀,老叶应当嫩杀。因为嫩叶含水量大,酶的活性又强,叶的韧性大,粘性重,适当老杀有利于提高品质。老叶含水量少,酶的活性较低,适当嫩杀有利于形成条索,减少碎末茶。杀青程度的掌握一般靠感觉鉴定——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

目录

工艺流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摊放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散失部分水分,并伴随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过程。

       环境条件: 室温20-24℃,湿度60-70%,通风良好。

       摊放目的:摊放程度适度有利于杀青的进行,对绿茶香气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滋味上也有很大的作用,此过程随着水分的减少,叶内大分子物质的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以及物质的转化,如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多糖分解为单糖类物质,另外摊放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轻度氧化也可生成一些香气物质。汤的鲜爽、醇和与此相关。

       摊凉适度标准: 茶青叶子颜色变暗,叶背纵向卷曲,青草气减弱,清香、花香、花果香显现,嫩茎的两头相折,在有较小弧度的情况下折而不断。手握茶青,松手后能缓慢散开。

       二、杀青

       采用高温钝化酶活性的过程

       技术影响因素: 温度、投叶量、时间、抖与闷

       抖与闷:即在杀青过程中杀青叶吸热,其水分变成蒸汽后的散失与利用。由于蒸汽温度高,透性强,有助于杀匀、杀透,同叶也会对杀青叶品质产生影响,在这种湿热作用下,叶绿素易破环,从而导致杀青叶黄变,所以要根据不同茶类适当加以利用。

       手工杀青:抖闷结合、多抖少闷(绿茶)。

       杀青原则之一:使叶温在1~2分钟之内迅速地上升到80℃以上。否则会红变(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主体的化学反应过程,即多酚氧化酶氧化茶多酚)

       杀青原则之二: 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说明:“老杀”与“嫩杀”是指在相同的温度、投叶量情况下,杀青时间的长短。最终表现为杀青叶含水量的高低不同。

       炒青优点:叶温上升快,可利用杀青叶本身水分散失时的部分蒸汽作用(闷)。杀青较匀,青气散失,茶香发展,叶质柔软。含水量降低。

       炒青缺点:杀青技术较难控制,温度掌握不好可出现焦边焦叶和红梗红叶。

       杀青适度的标准: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香气显露,手握有粘性,紧握成团,松手不散。减重率20-30%

       茶梢不同部位理化性质的差异

       含水量:嫩茎中含水量最高,其次为芽头,随叶片成熟度增加,含水量降低;

       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以芽头最高,随叶片成熟度增加,活性降低,嫩茎中活性较强;过氧化物酶活性以第1叶活性最强,也随叶片成熟度增加,活性降低,嫩茎中的活性较强。(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杀青不够时梗比叶更容易出现红变)。

       杀青不足:红梗红叶,青草气味。

       杀青过度:焦尖焦边,芽叶干枯,烟焦气味

       杀青方式:手工在锅内杀青方式,三人组合,一人主炒,两人辅助,相互合作方能达到杀青标准。一号辅助者,在右侧,用炒手扫,时刻注意锅内的茶叶,尤其是锅底靠上的部位,温度较高,叶子不及时翻动,很容易焦,甚至出现烟味,主炒手不能及时顾及到的叶子,辅助者一定要及时的扫动一下,一号在出锅的时候也要及时的把主炒手未能出锅的叶子扫出。二号辅助者,用大竹匾及时接住出锅的叶子,出锅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叶子散开,防止堆在一块闷了和变黄。

      主炒手把握:投叶量控制在0.3kg左右。温度上,手背放在锅平面中央,3s时间有些刺手感,这个温度杀青,手法比较容易把握,基本不会出现烟味,有时会出现一点点的焦边,是由于炒的过程中翻得不是很匀导致(机械杀青可以有效避免),但是这个温度足以使鲜叶中β,γ- 己烯醇、正己醇、水杨酸等具有青气成分的低沸点物质挥发散失,高沸点物质在热的作用下发生异构化,显露茶香。这个过程抛的也比较多,青草气散失的比较好,审评结果滋味涩感较弱,比较醇和。出锅时间的把握,青草气消失,闻到清香,嫩茎折而不断,有轻微焦边现象,出锅之前多抛几下,散失水汽,出锅,杀青完成。审评会结果清香、花香显露,也比较鲜爽。

      手法把握要点:炒为主,抖抛结合,抖的情况为,有小部分叶子黏在一块成团,当水汽大时进行抛几下,紧接着翻炒,再抖抛结合,如果水汽不大,黏成团的叶子很少,基本可以是炒抖结合,抛的少点。

       三、揉捻

       利用外力使茶叶成形、叶细胞破损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塑造美观的外形、便于冲泡。

       工艺要求:塑造美观的外型;保持条索完整,尽量减少断碎率;适当破损叶细胞,使茶汁粘附于茶表。(以下为秋茶揉捻工艺,仅供参考)

       揉捻是绿茶保持形美色翠的关键程序,揉捻程度与色绿条索紧细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次使用25-型揉捻机,分两次揉捻,第一次在杀青后,第二次在烘二青之后。第一次揉捻,在揉捻机里揉捻,时间为十分钟,压力变化为2分钟空转,5分钟轻压(轻压为揉捻机的盖刚刚贴上叶子,由于已经加压,5分钟     内也要逐渐稍许加压),3分钟空转。叶子的程度为,叶子表面有粘手感,已经成条索,但是不会很细,松松的粗粗的。出揉捻机后,解块一定彻底。

      揉捻技术因素分析:叶温、投叶量、加压方式、时间与次数、转速

      加压方式:     1、 首尾不加中间加     2、压力调节:轻、重、轻

      减少团块形成的方法:严格按照揉捻原则操作。即:加压几分钟后,发现有团块形成,就要及时去除压力,使还是松的团块在揉桶运动的冲力下解散,松压几分钟后再 接着加压力,即:在揉捻加压过程中,结合进行几次松压。

      团块形成原因:由于在揉捻过程中将茶汁揉出,增加了茶叶之间的粘性和摩擦力,柔软性、粘性大的叶子在揉捻过程中,容易几个叶片或叶条粘连在一起,并滚转成团块,团块在压力作用下越滚越紧。

      时间与次数:2-3-5-3-2   两次     第一次时间短,约10分钟     3-2-10-2—3   一次

      四、干燥:

      采用一定的温度去除水分,固定茶叶品质,进一步形成与发展茶叶品质的过程。

      第一阶段:以蒸发水分和制止前工序继续作用为主,干燥温度高,投叶量少。

      第二阶段:水分含量40%±,叶子的可塑性较好,最容易发生变形,是做形的最好阶段。

      第三阶段:水分含量20%±,是形成茶叶香味品质的主要阶段。

      分次干燥的目的:使茶叶各部分干度均匀。两次干燥之间的摊放,能使梗、叶不同部位的水分、叶子内部与外部的水分进行重新分布。

      温度过高的弊端

     (1)茶叶外干内湿,叶色干枯,不利贮藏。

     (2)产生老火香味、焦气味、烟气味。

      温度过低的弊端

      茶叶香味低淡,甚至有水闷气味、青草气味。

      五、足干、提香

      在烘笼里提香,提香参考时间为30分钟,温度为80~85度,低档风,量为在烘笼里的厚度为7~10cm,程度为,手指碾茶叶成碎末,香气较高。

参考资料
[1].  青岛北茶老徐茶业有限公司技术规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油牡丹 下一篇天津益多利水产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648 次
  • 编辑次数: 2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6-12-27